黃錦星:香港減廢挑戰嚴峻 廚餘最大挑戰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7/01/23 14:22

最後更新: 2017/01/23 14:22

分享:

分享:

(經濟日報資料圖片)

港府早前公布《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+》,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早接受電台訪問時指,目前每年人均碳排放量達6.2公噸,希望可於2030年降至每年3.3至3.8噸,強調香港需以較以前更進取,應對氣候變化。

他稱,兩間電力公司佔本港碳排放6成以上,將推動積極使用太陽能、風能和轉廢為能,惟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價錢,會較一般燃煤及天然氣發電貴,希望市民理解。

黃錦星預計,船灣淡水湖及石壁水塘試驗使用浮板太陽能板可於今年內落實,有關科技可為水塘「保濕」,即保存食水存量,水塘亦可為太陽能板降溫,提升發電效率。

他又提及,香港減廢挑戰嚴峻,最大挑戰是廚餘,瑞典廢物回收率總體達5成,廚餘佔總體1成多;反觀香港一般物料回收率與瑞典差不多,但廚餘回收發展慢,目前僅1%,希望很快可以達到5%。

黃錦星表示,最近大嘥鬼惜食運動,令廚餘棄置量有下跌趨勢,但香港發展廚餘回收要商業行先,會推動中小學廚餘在地處理和惜食文化。

他及後重申,現屆政府對郊野公園和鄉郊保護認真,特首梁振英希望社會討論發展郊野公園用地的同時,前設是郊野公園總面積一直增加。